讓孩子學習自立

報章曾報導香港協恩中學的校長表明面試收生的其中一個取捨準則是:不會錄取有「港孩症」或「公主病」的報名生;考生必須表現出有自立和自主的能力。相信不止協恩,香港大多數學校都會很著重學生的自立能力。看來要真正幫助孩子考入理想學校,父母就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努力幫孩子養成自立的能力了。

為甚麼自立這麼重要?

我們希望孩子能養成自學的能力,能自學才能確保終身學習;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學習。而自立就是自學的先決條件:

爭取自立是孩子成長的目標:從孩子斷奶,到自己站立、步行…他就是在努力邁向自立。已開始學行的孩子總是摔開大人的手,不要大人的摻扶,要自己走。因此,順應孩子天生的需求才能讓他得到最理想的發展。

自立的孩子充滿自信:當孩子自豪地宣告:「我自己做的!」時,他那滿足、自信的神情大家都見過了吧。能自立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而這份自信能讓他在自學的路上不怕挫折,能鍥而不捨地追尋知識、操練技能、接受挑戰。

自立的孩子能活出真我,滿足自我的天生取向和成長需求,走最適合自己的路。別人的褒貶不影響他對自己能力的評估,他也不會生活在別人的陰影下。

培養孩子自立的3個入手方法

對年幼的孩子應該從哪幾方面著手培養孩子自立?我們可以從3大範疇入手:

自身的日常護理  年幼的孩子處於自我中心的階段,因此可以從自己照顧自己開始,慢慢地再進階到幫忙照顧身邊的環境。這樣,孩子不但可以學到不同的技能,增加自身的價值感,也能在實際上減輕父母的負擔。

自我決策取捨  人生總有不少十字路口,一時的決擇往往可以影響終生。因此,從小事開始慢慢養成決擇的方法、習慣和能力都十分重要。

自我計劃  一日之計、一年之計、一生之計…可見計劃十分重要。要能訂立計劃,必須具有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和對後果的預測能力。這些能力既重要,又都不是與生俱來;自小的培養就能為將來奠下基礎。


培養孩子自立 – 父母可以活學活用的有效小方法

1. 自身日常護理

從最細微的自己洗手、梳頭做起:為孩子準備好大小合用的可愛梳子和小毛巾,讓孩子站上小櫈子對著鏡子慢慢學;

如果衣服的鈕扣/拉鍊在背後,孩子就扣不到/拉不到;扣子太小也不好操作;所以盡量為孩子挑大扣子在前身的衣服;還未會扣鈕的孩子要用摁扣或魔術貼;

脫T-裇時將雙手在前面交叉抓住衣角下擺,就能輕易脫下;孩子不要穿太緊身的衣服啊;

從摺襪子開始,讓孩子自己將襪子拼好對摺,學習整理自己的衣物;

裁一塊紙板做模具,教孩子摺T-裇就能變成「1、2、3」那麼簡單;

1歲前後的孩子未會控制彎曲前臂,家長只要為他準備彎曲的膠匙,他就能自己進食。民以食為天,自己進食可說是自立的第一步!

2. 自我決策取捨

孩子從小事開始自己作選擇和決定:例如讓孩子自己決定吃甚麼、穿甚麼,讓孩子感到自我的操控能力;

孩子必須學習承擔自己抉擇的後果:例如如果孩子決定要帶玩具上街,就必須一直自己照顧著那件玩具;

從最多2個選擇開始讓孩子慢慢學習;年幼的小孩還未能處理2個以上的選擇,所以父母要先為孩子準備好一個讓孩子必勝的環境:例如讓孩子從2個喜愛的顏色中選一個

無傷大雅時可以讓孩子嘗試失敗:例如孩子堅決不願穿外套外出,只要不太冷,可以讓他自己稍為忍一下冷。

3. 自我計劃

讓孩子決定當天早餐/午餐的食物,並讓孩子自己決定進食量;

鼓勵孩子自己計劃玩遊戲或做事的先後次序(一次不要超過2個項目);

和孩子一起計劃生日會的安排,讓他決定兩項活動的選擇和次序;

和孩子一起計劃假日的行程安排,並由孩子決定其中一個活動項目(已有時間觀念的孩子還可計劃活動的時間)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