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的天地
所謂「物以類聚」,孩子會愛和孩子玩,因為互相之間的共通點太多了。 現代父母雖然都會買一大堆的玩具,抽空和孩子玩,但是說實話,所謂玩具,大都屬於教育性而不是單純的玩;而所謂玩,充其量是把握一天中好不容易擠出來的時間,透過活動去和孩子增進親子情,順便教教他一點甚麼(例如學認字) 吧。 再加上,現代父母養孩子不容易也不平宜,所以大多是一個起,兩個止。許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兒。 三個大孩子,兩個小小孩,對你的孩子來說,既有了學習、模仿的對象,又有了自己做大哥哥、大姐姐的感覺。 三個大孩子,有好動的小明,有文靜、愛畫畫的同學,也有愛每事問的「我」。他們有正面、積極的一面:愛看書,尊敬師長,愛護弟妹,愛護動物,關懷大自然,愛思考,會用功學習。另一方面,他們也有挑皮搗蛋的一面:貪吃,會捉弄爸爸,還把校長室的窗踢破了⋯ 而年紀最小的小弟弟,不會走,也不會說話,就愛吃手指。他會把東西放進嘴裏咬,會去拉小鴨子的尾巴⋯小讀者的心中馬上就會把他認成是自己的弟弟了吧。 天真爛漫的小妹妹,總喜歡跟着姐姐。她跑得太快會摔跤,洋娃娃壞了會哭,畫畫會弄得自己一頭一臉,貪吃之後會肚子痛⋯你家的孩子會覺得她像自己還是像鄰家的小妹妹呢? 無論你的孩子是男孩/女孩,有兄弟姐妹或是獨生,都能和這群角色產生認同感呢。 孩子和主角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方面,而是有互動性的。故事在叙述的同時,角色也會和孩子溝通。他們會問: 當角色和孩子對話了,孩子看書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更深一層的感情了。 書中的角色孩子,每人都有一個寵物。寵物,是孩子的伴侶,同時也代表了孩子要肩負的一定的責任。這些動物也各有鮮明的特性,一起豐富了書中的世界,開闊了孩子的思想領域。 比方說,弟弟和小狗之間,幾乎密不可分。一開始時,糊塗的弟弟要餵小狗吃魚(小狗當然不吃,結果是小貓跑過來吃掉了);到後來,弟弟又要把自己心愛的肉包藏起來,不讓小狗給吃掉(可是,香氣是藏不住的)。孩子們都很能體會這種看似矛盾又加有少許私心的行為喔。 下面這幅圖介紹了角色和寵物之間的親蜜關係 (可以點擊放大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