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多元化

語文能力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廣大家長不斷為孩子尋求良方妙法就已可見一斑。其實簡單來說,要增進孩子的語文能力大致上要結合幾種方法:

觀察
從生活中觀察固然是學習的好方法,但閱讀一本好書同樣是觀察的一種。舉個觀察式閱讀的例子:留意一下,同樣是開心,不同的作者分別會怎樣描述各種開心的情況和程度呢?他們又有幾種方法去形容焦慮和盼望呢?

記憶儲存
這就像烹飪一樣,廚房內有了足夠的食材和調味料,媽媽才能得心應手、煮出千變萬化的各式佳餚。同樣地,只有累積了豐富的詞彙、語文常識、成語、俗諺、古今中外的大大小小的文學作品…,寫作時才能胸有成竹、出口成章。

思考
書寫其實就是思考的延伸。
思考可以分幾種,聯想是其中一種。聯想包括相關事物的聯想 (星星 > 鑽石;燭光 > 希望)、符號和文字的聯想 ("2" 字像鴨子;人被圍困是 "囚"),或是時空、顏色、形狀等都可以刺激聯想。
另一種是邏輯思考,比方說前因後果 (因為...所以)、推理想像,或是對事物的解釋。
再一種思考是逆向/橫向思維。這種思考方法其實並不難,而且可以很有趣。當我們說「換個角度來說…」、「非這樣不行嗎?」就是這類思維。舉個實例:我們說 "懶惰" 不好,可是要不是人天生有惰性,也許就不會發明吸塵機、遙控器…了,所以 "懶惰" 也是好的。這就是橫向思維的一種。

提問
凡事應鼓勵孩子從各方面去提問,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冒險性、變通性等。提問的方法也有很多種。除了最普遍的「為甚麼」、「假如」之外,還可以將事物作比較:沙發和汽車有甚麼相同之處?iPhone 和 iPad 有甚麼不同?寫作很多時就是自我提問。

應用
語文的應用包括了說話書寫,而要提高應用能力就要不斷地練習。我們每天說話的機會固然很多,但除了日常談話之外,也應該讓孩子有機會作一些正式的發言、討論、甚至辯論的練習,提高口語的能力。接下來就是大家都很關注、甚至感到有點頭痛的寫作了。

綜合以上所說,當孩子從單字到句子、再發展到能閱讀文章、理解故事時,我們就應該為他準備大量的閱讀材料。在選材方面我們應該著意讓孩子能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文體,從而學習修辭技巧,提升他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樣無形中就能提高他的寫作技巧。

文體和修辭的運用對於寫作來說,就好比各種調味料對於烹飪一樣,可以起到脫胎換骨的作用,讓最後的成品大放文采。兒童文學作品中經常採用的修辭主要有四大類:

比喻 (包括了正喻、反喻、擬人)
這一類修辭借用作者豐富的想像,將事物更生動地描述,不但可以加深讀者的印象,還可以將抽像的事物變得具體、將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
設問/反問
這類手法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啟發孩子去思考,更能加強語氣,有時還會增加幽默性。
層遞 (包括對比、排比)
當我們將事物按大小、多寡、高低、輕重、遠近等不同程度逐步陳列敍述,孩子的思維和情感很自然會跟着作者的思維腳步,因此故事的情節變得更有條理、更有說服力,孩子也更會受到感染,投入故事角色和情節之中。
韻語 (包括押韻、擬聲、疊韻等)
運用語音的特色,使事物更具體化,增強文章的節奏感和聲調的和諧。漢語的韻語特別豐富,運用得宜可以為文章增添不少情趣和色彩。

寶寶從出生就完全浸淫在聲音語言的環境之中,經常能聽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口吻、語氣、聲調說話。這樣慢慢地寶寶就開始說話了。最常聽見的就成了寶寶的母語。
閱讀和書寫就像聆聽和說話一樣,也是秤不離鉈的關係,同樣必須通過大量的、不斷的閱讀觀摩,飽覽不同的內容題材和文章體裁。日子久了,就能孕育出一定的書寫能力,就像俗語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

【寶貝盒】是一套有系統性、全面覆蓋的語文學習閱讀材料,不但配合着孩子的認字水平和心智發展,同時也搜羅了豐富的修辭學習,透過25冊繪本,一冊一冊地讓孩子重點學習。加上精彩的故事,讓孩子真正地寓學習於娛樂,從開始就接受優質讀物的洗禮。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