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大的孩子總愛問:「為甚麼...?」「怎麼樣...?」
而6歲以下的孩子最常問的是:「這是甚麼?」 讓我們來盡量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吧。
2-4歲
2-4歲的寶寶進入一個奇妙的階段。她會認為每件物品都有它所屬的地方,她也會開始特別留意身邊的事物,追索其中的規律性。
這個階段的寶寶特別需要你為她締造一個能幫助她自立運作的環境:她的日常用品要適合她手腳的大小、身型高度,讓她能輕易做到自理。同時也要讓她經常能進行分類、配對等遊戲活動。
就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趁着季節的轉變,花點心思和創意,和寶寶一起從生活實例中遊戲學習吧。一些簡單的例子包括:
- 家中的物品,哪些會發聲?哪些不會?
- 中國生肖中,哪些是四隻腳的?不能當寵物飼養的?會叫的?
- 寶寶的玩具,哪些是布料做的?哪些是塑膠的?金屬的?
利用各種日常用品讓寶寶探索不同大小的排序。例如:
- 五個不同大小的球類,讓寶寶從最小排到最大
- 幾個不同大小的大湯碗到小飯碗除了可以排列還可以疊起來
- 水果(從蜜瓜到葡萄)、硬幣、蛋類等都可以按大小排列
- 鞋襪可以從最大的(爸爸的)到最小的(寶寶的)來排列
- 不同的毛巾是方形的排列
- 筷子可以作長度的排列
這樣,寶寶就能輕鬆地從生活中學習了。
安全+自由 =成長 + 學習
寶寶有與生俱來的需要去觸摸和把弄各種吸引她注意和興趣的物件,一方面這是她學習和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另一方面這也帶給她心靈上的平和及滿足感。因此,為了要讓寶寶能無拘無束、安全無懼地探索,我們最應注意的是要為她安排好一個安全的環境,同時不要有太多的「禁制令」。
循環添新意
有沒有發現,寶寶對一大堆的玩具往往只鍾情於一兩件,而對其他的,尤其是放在角落裏的玩具,就像遺忘了一樣?要保持玩具的新鮮感,你可以將玩具循環擺放:將寶寶的玩具分組,每組有6-10件玩具,種類要平均。每次只將一組玩具放在寶寶的玩具架上,每幾個星期循環一次。這樣一來,寶寶對玩具就會不斷感到有新鮮感,而且寶寶在不同階段玩同一件玩具,她的體會都不一樣,她也更能發掘到同一件玩具的新趣味。
可是,寶寶無故發起脾氣來了?!你卻抓不着頭腦?
要是寶寶現在剛好處於對規律性的敏感時期,那即使是極細微的「反常]現象,例如日常的作息安排時間和節奏的轉變,又或者物件擺放的位置、方法不一樣了…都會使她感到不安。父母只要理解到這種情況,對寶寶加以安慰和解釋,她就會明白,也會消除心中的不安。
讓寶寶按自己的內在成長所需、以她自己的速度去探索學習,不要去催迫她。
你要對寶寶有信心,每天一小步,她自然會有令你驚喜意外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