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ride and Prejudice小說中,Charlotte Lucas 這樣講述她和 Mr. Collins 的婚姻生活:兩個人在同一間屋子裡,各做各的,有時一整天也說不上一句話。Charlotte 也許喜歡這樣的相處方式:平淡、安穩。但我們和孩子之間如果陷入這種境況就糟糕了。
很多家長會問:和孩子能說些甚麼呢?他們甚麼也不懂。
這時我們就應該轉向繪本求助了。
由繪本陪伴成長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每冊繪本都最少是兩個人的「愛情結晶」:作者和繪畫師。一冊冊的繪本,不但有優美的圖畫,又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或是各種天文地理,總能讓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或種下知識基礎。當你和孩子一起渡過哪怕只是半小時的共讀時光,再以繪本的內容作成引子,和孩子展開進一步的交談,這不是比空泛的對話來得更有意義嗎?
繪本為甚麼特別能對孩子起到有效的品格教育呢?因為童話故事本身往往已包含了各種情意道德教育,而繪本中總有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或人物,加上情節簡單,他們可以理解,自然就會喜歡。在喜歡的基礎上,通過繪本故事他們可以知道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做、做了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這種種的道理有時單靠大人說教總說不清楚,效果也不明顯。有繪本圖文並茂孩子一下就懂了。
孩子與生俱來就有很強的模仿力。所以只要我們挑選好優秀品德方面的繪本,閱讀時加以正確指導,就可以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激發他們向書中的優秀角色學習,在生活中會不自覺以這些角色作為榜樣,努力做到與他們相似。
為孩子挑選故事繪本,除了品質和美感之外,也可以參考以下幾個選擇條件:
I. 故事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是孩子共有的經驗
孩子的抽象聯想力還不強,因此以他們的經驗作為起點他們比較會理解。例如在《貓頭鷹寶寶》(Owl Babies) 故事中,三隻小貓頭鷹寶寶在巢中心急地等媽媽回來,然後在看見媽媽時興奮雀躍的表現,即使被媽媽說他們傻,孩子也很容易就理解這心態。又例如在《小王子的歌聲》(【寶貝盒】)中,小王子因為第一次唱歌而膽怯害怕、缺乏信心,這也是很多孩子都共同有過的經驗。有了這共同經驗,當他們看見小王子到後頭能克服困難最終成功,孩子就容易產生同理心,對自身起到了鼓勵的作用。
II. 真實的故事或傳記,孩子會更信服
大家心中都會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偶像吧,有時是電影中虛構的傑出人物,有時會是我們認識的真實人物。虛構的故事確實會很觸動人心,但史實傳記對我們的鼓舞往往更深、更有說服力。成人固然是這樣,小朋友也一樣。當孩子讀了真實的故事,就會想:原來孟子小時候也會逃學,也會被媽媽責罵,但只要改過最後還是會成功;原來居禮夫人年幼時遭到納粹黨這麼多迫害,又要克服許多困難,還是不折不撓獻身於科研,我也不會因為一點點考驗就放棄;原來曹沖那麼小的時候就能比大人還會出主意,所以只要多學多想,即使年紀小也可以很有見地;原來牛頓從蘋果掉到地上就受到啟發,那我也要多留心身邊的事物… 所以,【寶貝盒】系列的每一級都包含有一則歷史人物的傳記故事。
III. 幽默感強和富想像的故事能觸發孩子的創意
我們總說要跳出常規框框,善用創意才能解決問題,這類繪本能讓大人小孩都輕鬆下來。幽默感強的繪本更能為親密的共讀時光添上歡笑。這類繪本亦可以是很好的心理良藥,有助孩子的情商發展。例如《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一書雖然看似沒有溫柔美感,甚至有點陰森駭人,但它將孩子的忿怒情緒形象化了、也勾畫出孩子逃避現實的渴望,讓孩子能找到認同感,成為了一個協助孩子表達的工具,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又例如《吹牛大王》(【寶貝盒】) 故事中將一切事物都顛三倒四,引得大家哈哈笑。當父母和孩子共讀這繪本的時候可以討論一下:為甚麼我們會覺得故事好笑?為甚麼現實世界中的東西是現在的模樣而不是故事中的情況?如果我們的世界真的變成了故事中所說那樣,會怎麼樣呢?
親子共讀的美麗
家人可以一起做的事很多,共讀卻是最能讓彼此聚焦的方式之一。共讀是大家一起分享一本書、分享心得、討論觀點的異同:求同存異很重要,我們必須讓孩子有自由的思想空間,不要強行要孩子的想法和我們一致。 要成功地和孩子共讀分享,請你先讓自己被故事感動,然後屈身到和孩子相同的高度,再以分享的態度和心情感受圖畫書創作者的精心傑作。這樣就一定能拉近你和孩子的心。
====
家長參考延伸閱讀:
- 親子共讀,在愛裡教品格。http://www.clse.ntpc.edu.tw/upload/userData/chulin/chulin_PG_017/SY20151209111854-970.pdf
- 給孩子讀繪本竟然有10大好處,還不知道的快進來看看吧。https://kknews.cc/zh-hk/baby/962n9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