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社交能力,當然與本身的性格有關;但同時也就和其他能力一樣,應該要從小培養。
我們的經驗是:即使是比較內向害羞的小朋友,只要有父母耐心的教育和輔導,社交能力都會有所提升,能克服害羞,也能有得體的應對能力,邁開與他人愉悅共處的步伐。
那你應該如何創造學習社交的機會,並且有效地引導孩子呢?
父母自己身教
你自身的行為是最好的教案,每日的生活是最好的場景。
例如,早上起床時,由你先主動向孩子道:「早安。」晚上孩子先去睡覺,也由你先向他說:「晚安。」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習慣。
孩子平日看到你如何與周遭的人互動,他自然就能學會這些技巧。當你們出門在外遇到熟人時,你熱情地與對方互相問候,同時也引導孩子說「叔叔好,阿姨好。」孩子自然就學會。
孩子內向害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同的階段,可能有一段時期孩子會忽然變得怕生、或不願意和人打招呼。但這並不代表他就是個性內向。
不論孩子是否真的內向,只要不斷地練習,就能得心應手。市面上當然有不少「學禮儀」的圖書可以教導孩子,但透過故事往往更有效:孩子可以學到朋友之間怎樣對話交流,也能得知不同的話會帶給別人怎樣的感受。有很多場面並不會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但透過故事孩子就能經歷到。
看過故事,你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
- 假設你是一位叔叔,孩子在街上碰見你,他會說甚麼呢?叔叔又會怎樣回應呢?
- 假設你是學校同學,孩子不小心碰撞了你,他該說甚麼?反過來同學碰撞了他而道歉,他又該說甚麼呢?
- 孩子掉了小皮球,假設你是公園的另一個小朋友,拾回來給他,他該說甚麼呢?
你還可以讓各種布偶都加入,扮演角色,更加添靈活性和戲劇性,輕鬆的環境,孩子更容影接受和學會。
避免孩子難堪
要是孩子怕生不願意打招呼,不要勉強他,可以讓他站到你身後(他會感到多點安全感),簡單地微笑、點個頭、或招招手就可以了。
要是孩子說錯了話,千萬不要取笑他,馬上將正確的說法教他就可以了。
當孩子順利地打了招呼,對方可能馬上會讚許他。這是很好的正面鼓勵。等對方走了之後,你不妨再誇讚他一下,讓他留下愉快的印象,下次就會更樂意去做。
身教之後的言教
問候語可以說是我們最經常會使用的話語。雖然是短短的幾個字,卻表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尊重。有些問候語是已經約定俗成,不會改變;有些問候語可以隨個別情況和大家之間的關係而改變。基本上每個文化都有各自一套「甚麼情況下使用怎樣的問候語」的習慣。
下面我們整理了一些孩子可以理解和學習的問候語。要是孩子個性內向,不願意與陌生人打招呼,又或者有些不常用、不容易記牢的用語,讓孩子練習多幾次,當碰上實際機會時,臨場再提醒一下孩子,慢慢地,孩子就會習慣了。
日常的問候語
日常招呼/問候 |
|
|
家中有親友來看望 |
|
|
逢年過節的時候... |
|
|
送禮物給朋友時 |
|
|
個別情況 |
|
|
在歡樂喜慶的日子 |
||
生日 |
|
|
婚禮 |
|
|
在所難免的難過日子 |
||
探病 |
|
|
喪禮 |
|
要是你想用一些簡單的遊戲和孩子邊玩邊練習,可以參考問候語「東南西北」遊戲。
去玩「問候語東南西北」遊戲We discus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related topics on a regular basis.
要是你有特別的相關課題希望我們探討,歡迎您告訴我們。
If you would like us to discuss certain topics about Chinese, please let us know.
Many parents are already part of our Facebook Group. If you’d like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your fellow parents, please join us. We’d love to hear from you.